X
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成果展 > 正文

神奇骨头背后的故事


在新一期的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课程中,天津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2019级的同学们走进了附属天津医院附设的市级科研机构天津市骨科研究所。骨研所马剑雄主任带领大家近距离了解什么是骨科研究以及当前进行的研究工作。在参观数字骨科研究室、生物力学研究室、生物材料与组织形态研究室、影像学及体内示踪研究室、骨密度研究室以及神经电生理研究室等的过程中,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研究室的功能作用、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各自的研究特色。

课程结束时,马主任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神秘的礼物。打开一看,居然是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骨头”。经过探究,大家发现原来这些是采用最新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形态极为逼真的“神奇骨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渗透着化学、物理、生物、信息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骨骼结构的可视化仿真,用于对手术关键步骤进行数字模拟与校正,也正体现了附属天津医院骨科手术的数字化和精准化。


 

两天后在交上来的课后作业中,同学们用各自的画笔还原了这些神奇的骨头。



原来,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李晓红教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挖掘你手中神奇骨头背后的“故事”(包括解剖结构和功能,可涉及肌肉、血管、神经及传导通路等)。这份开放式作业秉持医学部一直倡导的启发式教学理念,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希望大家在掌握课程所教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挖掘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等一系列潜能。同学们通过完成前几次开放式作业,已慢慢适应此教学模式,并不断激励自身尽可能做得更好。

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书写和一页页的附加作业纸,无一不体现出同学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使对神奇骨头的形态描述和原理分析融为一体。

同学们用铅笔或水笔勾勒出附着在神奇骨头上一块块线条分明的肌肉组织。

除了肌肉,大家在骨头相关血管的表达上也丝毫不含糊,纷纷用红色或蓝色画出了相关的动脉和静脉。有的同学甚至采用断层图的形式将骨头、血管和神经融合在一张图中表达,非常直观。

小小的腰椎也画得惟妙惟肖,从不同角度详细展示了腰椎的解剖结构和相关韧带。

拿到骨盆模型的同学,则形象地比较了男性骨盆和女性骨盆在解剖结构上的区别。

还有细心的同学,用多种颜色、纹理和阴影细致描绘出女性骨盆冠状切面的解剖结构。

 

对于神经传导通路,同学们详细解析了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同学们在实践心得中写到:“我们看到了许多先进的仪器,没有这些仪器设备的帮助,将很难在肉眼所不能及的微观领域探究疾病的本源,也就很难在疑难杂症上取得突破。所以我们要善于借助工具的力量,助推我们诊疗能力的进步”。

同时,同学们也进一步认识到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大家表示“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在讲解时多次强调生化、病理、生理、解剖的重要性。作为医务工作者,了解疾病的本质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战胜病魔。而要想不停留在表象,就必须有雄厚的基础,要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学层面的规律、组织状态及其他生理指标。因此,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重视基础学科学习,为日后行医打下良好基础”。

据悉,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将贯穿6个学期,内容涵盖人文素养、技能训练、医患沟通、诊疗观摩、科研思维、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7大模块。未来医学部将在课程实践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探讨,进一步激发医学生们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和巩固同学们对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主动思考、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同学们早日成长为有灵魂、有温度、有卓越创新能力的优秀医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