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 正文

低频脉冲磁场通过调节突触功能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认知损伤

2021年5月,神经科学领域重要期刊《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公布“神经技术2021年度十大精选成果”(Neural Technology Editors'Pick 2021, Top 10),由该期刊主编遴选出10篇近3年发表的最具突破性与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的研究成果“低频脉冲磁场通过调节突触功能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认知损伤”入选其中,该论文浏览量自2019年8月发表以来高达10601人次,在此次公布的十大精选成果中排名前三。该研究首次证实在中轻度抑郁症治疗中,经颅低频弱磁刺激作为非侵入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有望为抑郁者认知损伤的改善开辟新的路径,并提供切实的科学依据。

抑郁症作为影响全球性公共健康的精神类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一位。统计结果显示,很多患者在抑郁和情绪障碍缓解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损伤,且此类患者占全体抑郁症患者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神经技术以改善抑郁患者的认知损伤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在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其中10Hz重复性TMS已被FDA批准应用于难治性重度抑郁症的治疗。然而,针对中轻度抑郁症患者,特别是认知功能受损患者的有效疗法仍有待深入的探究。

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首次将生物安全性更高的低频、低强度(1Hz,20 mT)TMS应用于抑郁模型大鼠,通过表观行为学测试、神经振荡分析和突触效能评估等技术,从多个水平探究低频低强度TMS的有效改善机制。实验结果证明,低频弱磁场通过上调海马脑区突触功能蛋白的表达,有效抑制了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对海马结构和网络活性的损伤。该研究首次证实了低频弱磁场刺激对抑郁模型动物情绪和认知的作用效果,为中轻度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图1:低频弱磁刺激治疗和伪刺激治疗CUS大鼠水迷宫实验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2:各组大鼠海马脑区LFP功率谱及CA1-CA3脑区间相位幅值耦合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