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 正文

医学部2位教师受聘2022年天津科普大使

本站讯(通讯员 董玥欣)近日,在天津市第36届科技周主场活动期间,经天津市科协主席办公会议认定,天津大学医学部应急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樊毫军、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李晓红等十位来自各领域的科普专家受聘为2022年天津科普大使。

WechatIMG2524.jpeg

樊毫军作为我国卫健委国家救援队建设指导专家、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协会(WADEM)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多年来致力于救援医学管理、救援医学技术及救援医学装备研究,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与科学普及工作。他曾连续三年组织举办“救在身边·第一目击者”双百公益行活动,为638余名师生培训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每年,樊毫军都会远赴甘肃宕昌开展“宕昌县教育扶贫项目”活动,与县政府联合举办“中小学教育系统人员急救技能理论与操作培训班”,对近1000名中小学教师、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此外,他还参加天津市“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获评“科普志愿服务队”;今年,他又牵头发起“拯救生命计划”(Save Life Plan,SLP)公益项目,组织国内公众志愿者、急救中心、医院急诊、救援队成立“拯救生命联盟”,多方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120中心、医院,形成了覆盖1000万志愿者、3000个社康中心(社区医院)、100个急救中心(急救站)、300家三甲医院的政府主导的新型急救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急救能力。

640.png

樊毫军在“救在身边·第一目击者”双百公益活动中示教

李晓红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天津市杰青基金获得者,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军委科技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共1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2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她开创了“人工脑机接口”医工交叉新方向“脑类器官智能复合体的设计与开发”,组建了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微系统所等在内的10家科研团队,对生物与信息技术(BT-IT)融合交互关键技术进行了科技攻关,实现了脑类器官智能复合体在医疗康复、混合智能、类脑计算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的新应用。李晓红积极从事科普工作,曾牵头制作了抗击疫情科普课程,策划了“病毒基本知识和新冠病毒的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响应”、“科技发展与抗击新冠疫情的紧密关系”等八个主题的科普课程,帮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疫情,增强防控意识和防护能力,树立战“疫”信心。凭借着在疫情科普和学术科研等方面表现优异,李晓红也获得了“天津市最美女教师”荣誉称号。

6401.png

李晓红在实验室

据悉,开展科普大使聘任工作是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高质量科普资源供给,提高全域科普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天津科普大使已达92位,其中天津大学医学部应急医学研究院院长侯世科曾于2018年受聘,受聘以来,侯世科多次参与《科普大使话科普》等宣传活动,对带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普及,让更多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6402.png

侯世科受邀参加天津广播电视台《科普大使话科普》直播

(编辑 董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