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 正文

天津大学医工院团队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斩获1金1银

本站讯(通讯员 董玥欣)12月20日,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省佛山市落幕,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两支参赛的博士后团队分别斩获一项金奖、一项银奖。

举办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届大赛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经过层层选拔,约1400个高水平项目脱颖而出,在12月18-20日总决赛中一决高下,其中创新、创业、揭榜领题三个组别共产生55个金奖、87个银奖、119个铜奖。

作为本次大赛的亮点之一,揭榜领题赛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由制造业企业出题,博士后解答。今年8月,来自全国项目需求单位根据自身“卡脖子”的技术需求,面向参赛的博士后团队张榜近200项科研攻关课题,吸引930多份来自博士、博士后团队应征,共计23项技术需求、230应征团队进入总决赛。

由医工院博士后李爽、副教授TAN CHERIE SHUO(谭硕)和天津市肿瘤医院检验科陈冲医生组成的“精准医学检测”团队,揭榜了由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娜生物”)发布的“基于恒温扩增体系的临床分子诊断POCT系统”。团队针对丹娜生物提出的恒温扩增技术终点检测法可控性差、假阳性污染、多重检测较难实现、基因突变位点识别能力弱四项技术瓶颈,设计了以重组聚合酶恒温扩增(RPA)为核心的一套全封闭体系、智能化操控、多重目标检测的光-电联检微流控系统,形成从临床样本的核酸提取、扩增到检测的整套分子POCT系统方案,从理论上将核酸检测时间缩短到1小时以内,有效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在12月18日决赛现场的揭榜答辩环节,团队聚焦张榜企业提出的难题,全方位展示了解决方案和项目优势,回答了评审专家围绕新技术落地、临床适应性、专利转化,项目融资等提出的多个问题,最终以全场最高分93.143分斩获金奖,并成功与丹娜生物签约。

WechatIMG15.jpeg

WechatIMG846.jpeg

创新赛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节能环保以及其他产业领域等八个赛道,共648项项目入围决赛,数量为大赛四个组别之最。

在最终进入总决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的82支队伍中,医工院王坤、陈龙、王仲朋、肖晓琳等组成的“智能人机交互”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面向高性能人-机交互的复合神经感知与反馈关键技术及应用”,打造面向中风康复全周期的脑-机交互新生态系列产品,通过高效意图解码与精准电刺激技术搭建了新的人工神经信息通路,实现了皮层-肌肉的同步耦合,有效解决传统康复手段被动、单一的技术痛点。项目回答了评审专家围绕新技术落地、临床应用与推广等提出的多个问题,得到大赛各位评委的高度肯定,以优异成绩荣获大赛银奖。

WechatIMG964.jpeg

WechatIMG965.jpeg

据悉,本次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旨在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拓展培养选拔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渠道,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和活力,有效推动产学研融合和博士后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各地各单位对博士后工作的重视,增强抓好青年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赛后,“精准医学检测”团队成员李爽表示,自2021年8月企业放榜初始,基于已有技术成果,积极组建“理-工-医”交叉团队共同揭榜领题,在为期4个多月的参赛应征中,医学部和天津市人社局给予了团队非常大的支持,为团队将技术方案打磨成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次大赛为我们提供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的舞台,也借助这次机会观摩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成果”,谭硕表示,“后续,我们将与签约企业深入探讨,联合攻关开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智能人机交互”团队成员王坤表示,“能够和全国优秀的博士后们一起同台竞技感到十分荣幸,而且很幸运的被选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这是一次很美好的回忆。本次的参赛项目是团队协同攻关形成的一项创新成果,能够获得奖励表明了评审专家对于我们所做工作的认可,这将激励我们不断将成果完善优化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编辑 董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