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院3人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资助
本站讯(通讯员 薛晓昕)日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67批面上资助(中博基字〔2020〕5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中博基字〔2020〕10号)以及第13批特别资助(站中)(中博基字〔2020〕11号)人员名单,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肖溪、张阔、李爽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入选。
《FSTL1调控小胶质细胞结构和功能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肖溪):抑郁症患病率逐年增加,其病理学机制和有效治疗手段的研究刻不容缓。前期研究发现Fstl1基因敲低抑制慢性应激刺激(CUMS)诱发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抑制海马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关。据此本项目应用小胶质细胞Fstl1基因敲除小鼠及CUMS结合体外研究,旨在阐明Fstl1基因参与抑郁症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将深化对抑郁症病理机制的认识,还将为研发靶向Fstl1基因的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面向新冠肺炎一线医务工作者焦虑情绪调控的脑电神经反馈技术与系统》(张阔):本项目拟搭建一套基于脑电神经反馈的在线系统,由脑电采集、特征提取与反馈等模块构成。对新冠肺炎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焦虑情绪波动进行主动性干预,及时有效调节焦虑情绪状态,改善医务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以提升医务工作者在高应激情境下的应对能力,对保障抗击疫情的顺利完成和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NT-proBNP与S100β联检速诊缺血性脑卒中的电化学发光移动传感研究》(李爽):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其快速诊断是减免伤亡的关键前提。本项目拟研发移动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基于智能手机实现恒电势激励以及电流/光强的动态捕获和分析,结合NT-proBNP与S100β多生物标志物联合传感策略,在卒中救护转运过程中实现复合检诊面板的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高稳定性移动传感分析。
据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旨在鼓励和支持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创新研究,以利于他们迅速成长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创新型博士后人才队伍。其中,面上资助项目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特别资助(站中)是为激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资助项目为2020年度新增类型,旨在鼓励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