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 “运动分析方法在步态研究中的应用”与“针刺效应启动机制研究”
本期青医堂邀请孟琳、张阔两位老师分享近期科研成果,共同探讨科研进展!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加、讨论!
时间:2019年10月21日 12:30-13:20
地点:医工院办公楼206会议室
邀请报告(一)
【报告主题】运动分析方法在步态研究中的应用
Motion analysis method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humangait study
【主讲人简介】
孟琳,博士,现任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16-2018年在英国思克莱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神经科学、双脚机器人的控制设计开发和下肢运动康复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步态运动分析、运动控制的生理机制及基于运动生理机制的下肢助行康复系统设计。
【报告内容简介】
人体行走作为人日常重要活动之一是人运动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通过运动分析方法量化评估人体步态,既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步态控制机制,促进发展基于人体控制机制的辅助机器人系统,也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可靠的运动参数。本报告将从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可穿戴传感器系统两种不同运动分析方法出发,介绍两种基于功能性校准方法的步态检测模型及其在步态研究中的应用。
相关学科:运动学;生物医学工程
关键词:运动检测;步态模型
邀请报告(二)
【报告主题】穴位局部炎性反应介导手针针刺镇痛效应启动机制研究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manual acupuncture analgesia by local inflammatory responsein acupoint
【主讲人简介】
张阔,天津大学医工院在站博士后,针灸推拿专业博士。从事经穴效应原理研究、针刺镇痛及针灸脑科学研究。具备医师及执业医师资格(中医),担任中国针灸学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中国抗癌学会肿瘤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会员。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651044)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30余篇,参编论著4部。
【报告内容简介】
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疾病,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针刺后穴位局部微环境变化参与了针灸信号转导,其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在针效启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针刺穴位局部究竟有哪些细胞和细胞因子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网络关系如何?哪些在介导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最为关键?这些问题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针刺炎性痛大鼠为研究平台,采用芯片技术检测针刺穴位局部细胞因子浓度,应用统计学、复杂网络和细胞通讯网络图方法构建细胞因子关联网及有项加权细胞通讯网,客观描绘针刺后穴位局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之间的网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不同时间点穴位局部关键细胞及关键细胞因子。这项研究为揭示针刺效应启动机制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关学科:中医针灸
关键词:针刺;穴位局部;镇痛